欢迎访问山东省水稻研究所!
站内搜索:
当前位置:首页 > > 工作动态
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成功举办耐盐粳稻研究与成果示范观摩会
更新时间:2020-10-12  浏览次数:


金秋十月,稻谷飘香。10月10日-11日,山东省水稻研究所“耐盐粳稻研究与成果示范观摩会”在国家耐盐粳稻育种创新基地(东营)隆重举行。国家耐盐粳稻界有关专家学者、各大媒体、种业公司齐聚于此。所长林香青为活动致辞,副所长、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周学标主持会议。

10日,在耐盐粳稻新品系测产组组长吴先军的主持下,测产组对水稻所选育的4个5‰盐度下的新品系进行了实打测产,经过丈量、脱粒、称重、水分测定、称样等环节,实收产量折算标准水分分别达到472.73公斤、471.87公斤、460.32公斤、498.17公斤,产量超出预期。

11日,在东营宾馆举办的大会上,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王守宝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。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耐盐粳稻研究的专题片,谢先芝研究员做《耐盐粳稻研究报告》;测产组组长吴先军教授报告测产情况,与会专家对我所耐盐粳稻研究情况进行点评并给予高度评价。随后,与会全体人员赴国家耐盐粳稻育种创新基地进行现场观摩。

2013年,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我院时“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”的指示精神,我所组建了水稻耐盐研究团队,全面启动了水稻耐盐研究。历经7年不懈努力,在水稻耐盐精准鉴定体系建立,种质资源收集、创制和创新利用,水稻耐盐机理研究,耐盐水稻品种培育,微咸水循环利用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。首次提出了“耐盐基因和产量基因聚合育种”的耐盐粳稻分子聚合设计育种理论,打破了以往耐盐单基因育种和耐盐多基因育种的思路。培育出系列高耐盐粳稻新品系,选育了全生育期在5‰—6‰盐度下、适于轻简化栽培的高产、优质耐盐粳稻新品系4个,可直接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,实现了耐盐粳稻高产育种的突破。选育了高世代耐盐粳稻稳定品系230余个,其适应性、抗性和功能性各不相同,能够满足国内不同盐碱地需要。

中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,仅山东省就有1590万亩,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4.1%,淡水资源极度缺乏和大量微咸水无法使用,致使有近500万亩盐碱地未有效利用,该耐盐品系审定通过后,仅黄河三角洲就有200多万亩盐碱地可耕种,相当于全省目前的水稻种植面积,可以供养上百万人口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。